你的位置:蓝狮娱乐 > 关于蓝狮 >
皖南事变后,河南省委是如何搬往马栏的?
发布日期:2024-06-09 20:35    点击次数:184

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国共关系顿时变得极为紧张,国民党开始对中共地下党组织进行破坏,大肆逮捕地下党员,加之党内不坚定分子叛变投敌,河南党组织遭到了很大威胁。

1941年2月,中共中央社会部截获并破译了一份国民党关于中共河南省党组织情况的电报,结合先前掌握的一名携带中共河南省委七份机密文件的交通员被敌人逮捕的情况,中共中央决定从5月开始将河南省委、各地委和县委、区委书记以上干部撤往延安、豫皖苏、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具体工作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亲自负责。

中央撤离决定下达后,中共中央派一个警卫排护送王志杰等河南省委负责同志先行到达当时陕西省委机关所在地照金镇,负责建立交通线、联络线、接送干部;同时将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危拱之留在延安,负责接收审查干部。其余省委干部则化妆成小商人贩运土布,经陕西三原到达耀县后,通过国民党层层封锁线,进入边区,到达关中分区所辖照金、马栏,最终于7月初到达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在中央组织部直接领导下,河南省委开始在延安继续开展工作。

1942年2月,中共中央对撤退到延安的河南省委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原省委书记张维桢调中央党校学习,王志杰任省委书记,危拱之任组织部部长,郭晓棠任宣传部部长。同月,为了便于出入边区,就近领导河南工作,中共中央决定河南省委机关由延安迁移到了关中分区首府所在地马栏。3月,中共河南省委在马栏成立工作机关,对外称“陕甘宁边区工作团”,主要工作任务是继续组织河南干部撤退、进行整风学习、审查干部和开展大生产运动,同时通过调查研究总结抗战以来河南党的工作及其经验教训。

为做好干部撤退工作,河南省委专门训练了五名政治素质过硬的传达员往返河南,传达省委关于河南工作的方针,了解河南党内外情况;同时还以陕西省委地下交通线和社会关系为依托,建立地下联络点,由组织科和交通科负责,派遣杜征远等交通人员出入边区,并临时抽调韩林、申志远等一大批县、区委负责干部返回河南各地区执行撤退工作,先后护送大批河南干部安全撤到了边区。

河南省委进驻马栏时,正值边区开展整风运动,为提高干部思想水平,1942年夏,河南省委在关中地委党校设立整风学习班,又称撤退干部训练班,负责组织学习整风文件、审查党员干部。按照河南省委规定,凡是从国统区撤退到马栏来的干部都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同时组织开展整风学习。

初到马栏时,河南省委机关办公居住用房较为紧张,除参加整风学习外,河南省委还按照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组织干部挖窑修路、开荒拓耕、自食其力、发展生产,解决生活难题。为了帮助河南省委,关中分区专署也动员民工帮助开展基建工作,到1942年底,基本解决了干部生活住宿问题。

1943年3月,接中共中央组织部通知,王志杰、危拱之、郭晓棠等人北上延安汇报工作。5月,中央通知,河南省委机关干部撤回延安参加整风审干和抢救运动。自此,河南省委结束了在马栏的办公。

来源:咸阳党史网





Powered by 蓝狮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